4月13日晚,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社论道”系列讲座第一期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金涛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大乘起信论》中的大乘论:以法义结构为中心的心识理论”为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彭战果教授主持。
金涛首先介绍了讲座主题的核心内容,即《大乘起信论》中以法义结构为中心的心识理论,讲座包含两个重要议题:对《起信论》中心识理论与修行途径的系统阐述;介绍脱胎于印度之七大说的《起信论》大乘法义,及其与心识理论之间的关系。
针对第一个议题,金涛首先论述了《起信论》对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看法,并以众生心为对象,分析了众生心灵染污的根源与实现转依的依据。他讲道,在解决方案上《起信论》极具针对性地为根器平凡的众生指出了初级阶段的修行目标与具体路径,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由凡入圣的修行方法。同时《起信论》以“立义分”与“显示正义”两章为主体展开对众生心识的系统论述,构思精巧、阐发入微,形成了一套在东亚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心识理论。
关于第二个议题,金涛讲道《起信论》的心识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大乘论,不过这一大乘论在《起信论》中却深藏于心识理论之后,表现相对隐蔽。首先,金涛以无着菩萨所造《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为例,介绍了《起信》大乘论的印度渊源,明其传承;其次分析《起信论》大乘论的法义结构,以明其发展;最后则结合《起信论》“立义分”与“显示正义”章,讨论《起信》中以法义结构为中心的心识理论,阐明其大乘论本质,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金涛总结道,《起信论》以法义结构为中心的心识理论本质就是一种大乘论,由于大乘论潜蕴于《起信论》之心识论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任何对其心识论的讨论,如果忽略了其背后的大乘论,必然是一个不够完整、不够充分的讨论。
讲座结束后,金涛就佛教的修行理论、阿赖耶识的熏习染污以及佛教的价值取向等问题同彭战果教授、张言亮教授、邱德钧副教授和田宝祥博士等展开了丰富的讨论。
最后彭战果总结本次讲座内容。此次讲座帮助大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科知识,对于大家了解佛教、学习《起信》,都产生了启发作用。